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精誠機械
發布時間:2021-10-21 02:21:23 人氣:7334 來源:
在我國西南部,有一片土地被稱為“山的王國”,即橫斷山脈。這是一個巨大的山脈群,由七列大山南北并行排列組成,統稱“橫斷七脈”。群山之間,盛景無數,每年吸引很多人慕名前往,是不折不扣的人間勝地。
你也許聽過或者去過香格里拉、稻城亞丁、九寨溝、瀘沽湖,但對于高黎貢山可能并不熟悉。和這些為人熟知的名勝相比,這是一座不算知名且少有人涉足的山脈,但其生物多樣性密集程度卻賦予了它另外一種厚重的榮譽感——僅占我國陸地面積的0.36%,卻分布有我國約17%的高等植物、約20%的哺乳動物,且有很大比例是特有物種。其生物多樣性不只在整個西南山地,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都位居前列,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物種基因庫”。
高黎貢,因何偉大,又因何沉默?因何繁榮,又因何脆弱?我們該如何保護這片凈土?記者一路穿越,一路感受,希望能找到答案。
高黎貢山是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A級保護區。在我國西南地區眾多的名山大川之中,高黎貢山不是,也不是長,憑什么脫穎而出?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它為何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6500萬年以來,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持續碰撞,青藏高原劇烈抬升,并向東西兩端釋放壓力。這種壓力受到周邊板塊的頑強抵抗。短兵相接之處,大地互相擠壓,形成大規模的褶皺和斷裂。“橫斷七脈”由此形成。伯舒拉嶺-高黎貢山便是其中一列。也就是說,高黎貢山處于板塊碰撞和俯沖的縫合線地帶。
“高黎貢山是中國和緬甸的分界山脈,位于云南省的西部邊緣、橫斷山脈的西側,綿延余公里,仿佛一條巨大的‘階梯’,由北向南逐級下降。”專家介紹。
巨大的高差帶來了不同的氣候、土壤、植被,造就了高黎貢山獨特的垂直自然景觀。而在水平方向上,高黎貢山也跨越了多個氣候區。這些因素使其成為全球少有的跨境的集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于一體的完整的生態系統垂直系列,森林覆蓋率達85%。
當地流傳著一句俗語,“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這里氣候的分明。
與此同時,處在西南偏西位置,南北走向、形態狹長的高黎貢山又是西南季風進入中國遇到的道屏障。大量的水汽在此被攔截,使得高黎貢山水源充沛。
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百花嶺,記者有幸探訪了世界上神奇的熱帶雨林。這片熱帶雨林是迄今為止云南省記錄到的緯度北(北緯25°19′)、海拔(1300-1500米)的熱帶雨林,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保護價值。
被稱為“高黎貢山活字典”的保山市林業和草原局工程師李正波說:“它的發現無疑對研究滇西地質板塊北移等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走在其中,記者發現這里不僅有美麗的瀑布,還有神奇的溫泉。叢林中雨打芭蕉的美妙,也讓人難忘。
護林員告訴記者,雨水對這里至關重要,一方面滋養著植被,另一方面匯入盤踞在高黎貢山兩側的怒江和龍川江。水流的切割使這里山坡陡峭、地表破碎,幾乎沒有大片平地。較少受到農耕侵擾也為這個地區保留相對原始的面貌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高黎貢山宛如一個“十字路口”,北接青藏高原,南連中南半島,東與橫斷山、云貴高原相接,西通印度半島,是我國西南山地、印度–緬甸及喜馬拉雅山脈三大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交匯區。
跟著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沖分局副局長段紹忠的腳步,記者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大樹杜鵑”。這是一片回歸種植苗木,植株只有幾十公分高。墨綠色的葉子顯示出生命的活力。
作為高黎貢山的旗艦物種之一,早在100多年前,高粘度攪拌釜大樹杜鵑就已經聞名全球了。
1918年,英國生物學家、傳教士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在騰沖高黎貢山的森林中發現了一株高達20多米的杜鵑樹,后來被人們稱作大樹杜鵑。為了把它運回英國,他雇來工人砍倒了這株樹齡280年的老樹,并將樹干鋸成圓盤運走。時至今日,這枚從“杜鵑花王”身上取下的巨大圓盤仍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中。高粘度攪拌釜
在福雷斯特取得大樹杜鵑標本后的近70年時間里,我國的科學工作者多次深入云南的麗江、大理、迪慶、怒江及高黎貢山腹地尋找大樹杜鵑,一直未果。直到1982年4月,我國植物學家馮國楣先生的科研團隊終于在騰沖大塘的高黎貢山山腰發現了世界罕見的大樹杜鵑群落。在面積為0.2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40多棵大樹杜鵑。
大樹杜鵑分布范圍極其狹小,僅分布在高黎貢山海拔2100-3200米的闊葉林中,是高黎貢山特有植物,屬于極小種群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CR)。據2014年的野外調查和排查,終確定大樹杜鵑的數量為1771株。
段紹忠告訴記者:“大樹杜鵑因種子比芝麻粒小,從樹上落下后,在原始森林生境中難以扎根,加之土壤、溫度、濕度、氣候及所處的海拔(2100-3200米)等立地條件影響,造成其自然更新不易、擴繁困難,種群數量增長緩慢。”
為此,高黎貢山保山管護局(騰沖分局)對其采取了多種保護措施。其中包括對人工繁育成功的幼苗,選擇在與其生境地條件相近的地方進行回歸種植實驗,成效明顯。
喜歡怒江杜鵑花分類和杜鵑文化研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志愿者趙文勝告訴記者:“怒江杜鵑花種群龐大,且特有種比例較高。怒江杜鵑花占世界杜鵑花的20.8%,占中國杜鵑花的39.9% 。”
趙文勝對杜鵑花的熱愛都藏在他的故事里。2006 年,他因工作需要到怒江州福貢縣石月亮鄉開展旅游資源調研。到達山頂時,他發現了一朵從未見過的花在石月亮山洞里傲然怒放,經過鑒別得知這是極不常見的鮮黃杜鵑。這讓他激動不已。此后十幾年間,他跑遍怒江轄區高黎貢山、碧羅雪山、云嶺山脈,只為尋找杜鵑花。終,在歷經數次艱難探索后,終于見到大樹杜鵑的真容,彌補了瀘水境域內大樹杜鵑資料史上的空白。
除了大樹杜鵑,記者在高黎貢還見到了很多珍稀物種,有高黎貢羚牛、怒江金絲猴、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又叫天行長臂猿)、高黎貢球蘭、光葉珙桐、高粘度攪拌釜疣粒野生稻、千年紅豆杉……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的故事。
在位于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姚家坪管護站的怒江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里,記者見到了一只被收容救助的怒江金絲猴。2013年,瀘水縣的一位村民上山采藥,發現了這只落單的小猴后,便帶回家喂養,后來得知這是一只珍稀的怒江金絲猴,便將其送交給當時的瀘水縣林業局。沒有猴群的保護,幼猴在森林中難以獨立存活,收容救護中心便成了它的家。工作人員在安置房內為其修建了仿野生環境的活動場地。如今,這只可愛的小猴子健康地生活在這里。
2020年,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開展科研調查,更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目前科學家和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瀘水片馬和魯掌共找到兩群共約250只個體。
在“COP15 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個數字:“據不完全統計,1980年以來高黎貢山共發表新物種627個,是云南發表新物種多的地區。”
2011年在保護區發現了金絲猴家族新成員——怒江金絲猴;2015年發現怒江特有種獨龍葉尾螽;2017年發現中國獸類新紀錄物種紅鬣羚;2018年記錄到二級保護動物亞洲金貓、世界易危動物云豹;2019年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種群新分布;2020年記錄到頂果木、中華雙扇蕨、印緬石蝴蝶、無柄醉魚草的新分布……
新物種不斷被發現、新老物種共存,使高黎貢山成為一個龐大的生命世界。(完)(本文來源:保山新聞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信息由江陰市精誠化工機械有限公司整理編輯,了解更多分散機,分散釜,砂磨機,真空分散機,高粘度攪拌機,雙行星攪拌機,臥式砂磨機,高粘度攪拌釜信息請訪問http://www.lw-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