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精誠機械
發布時間:2021-10-15 18:39:39 人氣:7275 來源:
近期,中國科學院微系統所陶虎團隊與交通大學夏小霞、錢志剛合作,用基因重組的蜘蛛絲蛋白3D打印出納米機器人,加工精度達到14納米,這一技術有望用于智能仿生感知、藥物遞送納米機器人等領域。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9月16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開始從事光頻原子鐘研究。
光頻原子鐘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研究方向。相對于傳統微波原子鐘,它利用原子(離子)在光學波段的躍遷輻射,穩定度、不確定度明顯提升,可以預期光頻基準鐘和守時鐘的發展將對下一代導航定位、時間保持等應用方向產生深遠影響,將整體提升時頻體系的守時能力,增強引力波探測等前沿科學的研究水平。
動物角如何形成演化?有何作用?2000萬年前化石研究揭秘▲ 西水半麝的化石地點。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圖
角是反芻動物標志性的結構之一,也是其鑒定分類重要的特征之一。角如何起源、演化?有什么功能?相關研究長期以來受學界關注。
中國科學家領導的中外合作團隊在青藏高原北緣、甘肅省塔奔布魯克盆地西水溝地點,研究發現一件較為神秘的反芻動物——半麝的新種化石,距今約2000萬年,命名為“西水半麝”。這是半麝化石在中國更次獲詳細研究,推斷早期反芻動物具有領地性行為,有望破解反芻動物角的起源演化之謎。這一古動物化石重要研究成果論文,分散機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鄧濤和李強研究員、南京大學李刈昆博士等領銜中外合作團隊共同完成,近日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林奈動物學報》在線發表。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與成敗密切相關的因素是腸道微生物群,與體重指數(BMI)無關。研究結果于本周發表在美國微生物學會開放獲取期刊mSystems上。
研究主要作者、美國西雅圖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科學家克里斯蒂安迪納博士稱:“你的腸道微生物群可以幫助或導致對的抵御,這開辟了嘗試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群來影響的可能性。分散機”
聆聽美妙的音樂,不僅能讓人身心愉悅,可能還對某些疾病有一定效果與潛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發表一篇健康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聆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至少30秒,與患有耐藥性癲癇的患者大腦中癲癇相關電活動尖峰頻率降低相關。該研究還表明,對K448的積極情緒反應或有助耐藥性癲癇患者的效果。
今年托木斯克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納米包裝”,用于包裝癌癥的放射性同位素錒-225。納米膠囊將錒-225牢牢地包裹在里面,限度地降低釋放對活細胞有毒衰變副產品的風險。
錒-225被認為是一種極有前景的放射性藥物,可用于各種晚期癌癥。它會在衰變過程中釋放α粒子,在不傷害健康細胞的情況下“打擊”癌細胞。但該藥物有個嚴重缺點,分散機衰變過程中會釋放有毒同位素,并積聚在肝臟、腎臟和脾臟中。據科學家介紹,這也是抑制其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的原因。
雜志收錄情況:《中國知網》《中國期刊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科協、中國圖書館學會(解讀科學發展觀推薦書目)》
原標題:《今日科技話題:納米機器人、光頻原子鐘研究、動物角、腸道微生物群、耐藥性癲癇、納米膠囊》
以上信息由江陰市精誠化工機械有限公司整理編輯,了解更多分散機,分散釜,砂磨機,真空分散機,高粘度攪拌機,雙行星攪拌機,臥式砂磨機,高粘度攪拌釜信息請訪問http://www.lw-cn.cn/